ABC貨及翡翠造假手法

翡翠知識

翡翠知識

1. 怎麼鑑別翡翠A,B,C貨

目前市場上經營的翡翠,按真假來劃分。主要分為A、B、C、D貨。

A貨為純天然翡翠,沒有經過任何化學處理,沒有經過高熱、高壓等人工處理。是天然色澤,人稱「正色」或「真色」。肉眼觀察質地細膩,顏色柔和,石紋明顯;輕微撞擊,聲音清脆悅耳;手掂有沉重感,明顯區別於其它石質。其特徵為密度應在3.32-3.34g/cm3之間,折射率應為1.66,顯玻璃光澤,放大觀察呈纖維交織結構,紫外燈下不起螢光。鑑定證書標明:「翡翠A貨」或「天然翡翠」


B貨將有黑斑俗稱「髒」的翡翠,用強酸浸泡、腐蝕,破壞玉石的分子結構,去掉「髒」、「綿」增加透明度,再用高壓將環氧樹脂注入強酸腐蝕而產生的微裂隙中,達到充填、固結裂隙、增加透明度作用。 輕微撞擊,聲音發悶,沒有A貨的清脆聲。B貨初看顏色不錯,但仔細觀察,顏色沉悶,燈下觀察,色澤透明度減弱。由於強酸對翡翠原有品質的破壞,B貨在兩三年內會逐漸失去光澤,出現裂紋,長期佩戴對人體有害。鑑定證書標明:「翡翠漂白注膠(處理)」

C貨完全人工注色。顏色不正,不自然。仔細觀察,顏色不是自然地存在於硬玉的內部,而是充填在礦物的裂隙中,呈現網狀分布,沒有色根。用查爾斯濾鏡觀察,綠色變紅或無色。用強力擦膠擦拭,表面顏色有機會能夠去掉或變為褐色。因注入染色劑,長期佩戴不利於健康。鑑定證書標明:「翡翠(處理)」。

B+C貨用強酸浸泡、腐蝕後,在注入充填物的同時,還加入顏色,即同時做了

B貨處理與C貨處理。鑑定證書標明:「翡翠(處理)」。

D貨用其他品種冒充翡翠,分為玉石類和玻璃、塑料類。玉石類。即其它玉質冒充翡翠。主要有泰國翠玉和馬來西亞翠玉、南陽獨山玉、青海翠玉、密玉和澳洲綠玉及東陵石等。這些玉石與翡翠的區別:一是硬度低,二是密度小、光澤較弱。玻璃、塑料類。這些替代品大部分顏色發獃難看,光澤很弱。相對密度很輕,硬度低,無涼感。

2. 有色拋光粉

翡翠拋光是加工過程中的一道正常程序,一般正常的商家都是採用透明或者白色的拋光粉,近幾年市場上看見顏色特別艷麗的翡翠,尤其是手鐲、掛件,珠鏈等,大家就要特別小心,這些也是加了有色拋光粉的,這是一種造假行為。

在60倍放大鏡下,可以看到紫色和綠色的拋光粉聚集子(下圖)

市場上有色拋光粉處理翡翠很常見,在拋光過程中,通過高速碾壓滲入淺表層,完全清洗乾淨之後或者佩戴之後是會掉顏色的。


簡單檢查有色拋光粉方法:
一、透光觀察
在透光的情況下觀察翡翠表面的顏色,若是經過拋光粉致色的翡翠,可以看到翡翠表面的裂隙間,存在有呈點狀、網狀或片狀分佈的拋光粉殘留,並沿裂隙集中處大量散開分佈。

二、酒精擦拭
對於天然翡翠來說,用酒精擦拭其表面不會出現掉色的現象,而若是經過有色拋光粉進行拋光致色的翡翠,用沾有酒精的紙巾輕輕擦幾下,紙巾上會有一些顏色的痕跡,容易識破。不過,有些不法商家會把彩色拋光粉塗在難以擦到的凹陷、溝壑處,增加了識別的難度,所以在運用此方法時,最好結合其他方法一起進行。

三、翡翠鑑定證書
如果是天然翡翠,其對應的鑑定證書上的鑑定結果應該是標註「翡翠」的字樣;而如果是拋光粉致色的翡翠,證書上會寫有「見拋光粉殘餘」或「表面見有色拋光粉」等敏感字眼,注意並不是所有鑒定中心的證書也顯示有色拋光粉殘留字眼。

碧玉豐珠寶全部出具廣東省技監局證書(如含有色拋光粉全部拒出證書)行業中最嚴格,如有色拋光粉一定在證書上注明。另外我們所有產品全部嚴格把關,一條龍源頭生產,證書上印有公司logo和二維碼查證, 質量受嚴格監控,不是一般公司能夠比擬。